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何佳羽:弦音之音和谐之意——评大提琴家葛罗梅斯独奏音乐会
毕达哥拉斯曾云:“弦音之中有几何,天体之间有音乐”,以此描述器乐演奏技法极为恰当。3月9日,德国大提琴家拉菲拉·葛罗梅斯携手钢琴家朱利安·里姆在长沙音乐厅继续他们的中国巡演。
音乐会上半场先以巴赫和奥尔巴赫的作品交替进行,J.S.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中充满了数理的运用,是西方乐律的基础与核心,涵盖了西方音乐所有的节奏与变化。尽管前奏曲以主调音乐为主,但巴赫在此融入了复调曲式的创作,葛罗梅斯与里姆利用各自声线在这个多维世界里各施所长,不但展示了主调音乐中纵向音程关系的和声构建,同时也体现出复调音乐中横向旋律线条行进的独立品格,以此证明巴赫作品的普世性与实用性。
蕾拉·奥尔巴赫《为大提琴与钢琴而作二十四首前奏曲》(Op.47)也是依照24个大小调进行创作的作品,与巴赫的“平均律”不同的是,奥尔巴赫的作品里充斥着大量的临时变音记号,这也意味着调式音准是把控作品的关键。当葛罗梅斯轻抚琴弦时,我们可以预见,这三首作品聚焦的是演奏技术而非情感表达。里姆的钢琴声音与大提琴的音响时有共振,但仍能感受到葛罗梅斯的音准技术,同一音在不同调式中阐释得独具特色,大跳型音程换把清晰到位,使得句式衔接极为流畅。
在小清新风格的海伦·利布曼《降B大调钢琴和大提琴奏鸣曲》一二乐章中,葛罗梅斯对于休止符的处理温和且干净,里姆的落指力度层次渐变,大提琴与钢琴的一问一答既显露出通透的美感,又使得两者保持高度和谐。第三乐章的莫扎特《唐·乔凡尼》主题变奏的变奏一,葛罗梅斯的连弓与分弓三十二分音符演绎有着柔中带刚的灵性。变奏三与变奏五则归属于钢琴独奏,前者演奏洒脱随性,后者展现出朴实干净的跳音技巧。华彩部分,由于利布曼强调如流水般的旋律,因而重心偏向钢琴声部,里姆充分地展示其扎实的基本功底,每个音清晰见底,直到大提琴强力度音阶上行旋律的加入,两者再次同行,轻松愉悦地结束全曲。
下半场勃拉姆斯《F大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是一首热情洋溢、极具戏剧性效果的作品,作曲家充分探索了复调和主题变奏写作技法,使之具有高度统一性与对比性,因而器乐声响的平衡性在演奏中是其重点。里姆在第一乐章点燃第一个爆发式强度的琶音奏法之后猛然变弱,以便与随之而来的大提琴演奏迅速融合,葛罗梅斯从靠近弓根的位置以非常有力的弓压迅速“咬”住第一音,紧接着用较快的弓速让其与第二个音相连,在大提琴奏响第一动机时钢琴恰到好处的重音演奏力度推动旋律的行进,进而使得大提琴在接下来的最高音处发出明亮且浑厚的音色。第二乐章葛罗梅斯的大拇指拨奏发出具有张力的声音,三指的拨奏则阐释复合型力度色彩。她在换把时以不间断的揉弦方式来表达作曲家不断延伸的情感。第三乐章钢琴的力度演奏听起来让人极为舒适,既未喧宾夺主,又与大提琴音色保持和谐统一,呈现出相互扶持的画面。第四乐章,里姆把右手音量放缓,以左手低音音型与葛罗梅斯演奏的旋律进行配合,随着主旋律转到钢琴右手,大提琴以轻巧的连奏呈现出抗衡的局面。结尾处,大提琴拨奏与钢琴连奏音量比例适时控制,葛罗梅斯很好地把主题传递给观众,使得两者处于平等的地位。
整场音乐会中,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除了大提琴偶尔因指法间距的误差使之音准稍有微差,钢琴偶尔太注重句式呼吸而导致衔接稍显延后之外,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葛罗梅斯与里姆运用不同层次的力度,将作品进行有效整合,依靠合乎逻辑的演奏技法构建作曲家的整体构思,让人感受到弦音中的意境、春日的清新与别样的浪漫。
作者简介:何佳羽,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湖南省评协音乐评论委员会副秘书长。湖南省群文学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音协新兴音乐群体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南省音协少儿音乐学会理事。长沙市音协音乐评论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墨陌黑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论文《浅析长笛独奏曲幽思及贺绿汀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贡献》荣获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贺绿汀生平思想和精神风范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乐评文《乐韵词心,江上如此多娇》获得由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与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2024“我们的新时代”青年音乐评论大赛优秀奖。